【触摸北京】——书香致远大国图
书香致远大国图
如果真的有天堂,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。
——博尔赫斯
一直想去国家图书馆看看,一年了,终于在这个周日的下午得以成行。
国家图书馆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,是世界五大藏书过千万册的图书馆之一。
图书馆始建于清宣统元年(1909年),称京师图书馆。1912年正式开放,馆址在什刹海广化寺。1928年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,馆址迁到中海居仁堂。1931年于北海西侧建成宫殿式新馆,因馆内藏有文津阁的《四库全书》,馆前街名称作文津街。1949年改名北京图书馆。
建国后藏书从1949年的140万册增至1979年的1400万册,但书库面积仅增加5倍。1987年10月在海淀区石桥路紫竹院北侧落成新馆,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,有19层(地下还有3层)的书库楼、报库、视听资料楼,可藏书2000万册,设备先进,功能齐全、文津街原馆改称分馆。1990年底,藏书近1600万册。为我国规模最大、藏书最多的图书馆,在世界公共图书馆中也名列前茅。
作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大图书馆、北京十大标志性建筑设计之一,不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设计都值的称赞。国图的外部酷似一本“书”的钢架结构,整体造型可谓气派中蕴藏着内涵,现代时尚中透露着文化底蕴。
存包、刷身份证,从一楼拾级而上,来到阅览大厅。
右侧是“印象数图”为主题的展厅,对国家数字图书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,左侧是系列服务设施,借阅证自助办理系统、饮水系统等。我随着人流走进阅览大厅,立时便被震撼了。整个阅览大厅设计呈“回”字型、三层阶梯式落差结构,不论是深处底层仰望还是站在最高层俯瞰,你都会被那种壮观所感动。顺着阅览大厅往里走,是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书架,徘徊于前,你会惊叹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书,而我们读过的仅仅只是九牛之一毛。每一个书架前,都有或查找、或取阅、或倚书而坐、或痴迷书中的人。
在这里,无论是前行还是后退,无论是左进还是右出,到处都是书。因为是周日,阅览大厅看书的人特别多,偌大的空间,看不到一个空位。置身其中,四周是满载经史典籍的一面一面的书墙,你会忽然领略到“数简隐书忘世味,半瓯春茗过花时”的意趣,灵魂仿佛在瞬间得以洗涤,恍惚间,仿佛来到了天堂。
从阅览大厅到音像厅,到数字厅,我率性而行,不知不觉走到了报告厅。厅内是王南老师的报告专场——“燕京梦华录”北京古都风物系列:北京都城规划与历史沿革。本想找个空位,却发现非但没有空位,就连过道台阶、报告厅后面都坐满了人。是因为王南老师的讲座吸引人还是人们对北京的规划感兴趣?这些似乎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学术的敬重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。
是的,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和文化地标,作为国家图书馆,它理应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使命和灵魂,它的存在让文化有了更多生长的可能,也让文化有了安躺和沉淀的空间。
顺着电梯来到阅览大厅最底层,这里的书架陈列的是有国图镇馆之宝美誉的“四库全书”。置身其中的感觉就好似来到古代藏经阁的最深处,被凝重的、透入骨髓的古书气息深深浸染。在这样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,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一卷旧书,席地而坐,慢慢翻开,你会发现,每一张书页背后都藏着一片幽深的时光之海……
— END
往期精选